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新闻资讯

斯莫拉瓦族村居民屋顶坡度大多茅草原因是什么

斯莫拉瓦族村居民屋顶坡度大多茅草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2-04 03:23:48

斯莫拉瓦族村居民屋顶坡度大多茅草原因是传说佤族祖先从燕子衔草做窝得到启示,因此用茅草做屋顶。

传说佤族祖先从燕子衔草做窝得到启示,因此用茅草做屋顶。为感谢燕子的指点,专门在楼上立根木头供燕子来做窝,并立下规矩:不准掏燕子窝,不准驱赶燕子,更不准射杀燕子。屋顶的形状便是所谓“孔明帽”的样子了,用茅草做屋顶多见于上世纪50年代以前。将茅草捆扎成排状,排排错开尺把相叠。50年代后多改用端部带钩的缅瓦,挂于竹质挂瓦条上,层层相叠。与彝族的土掌房、白族的石头房有较大的差别。

佤族建筑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山区,其建筑风格较能适应山地居住。民族的创造性是非常伟大的,佤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摸索创造出了适应山地居住的特有建筑——“干栏式”和“落地式”竹楼。佤族人民长期刀耕火种,也常因气候、地质等原因需要迁徙,加之民居建筑材料极易获得,因而搭建较简单,每隔3至5年就要重建。不过,这种建筑既可抵御虫蛇侵害,又可防潮防湿避洪灾,由于材料和结构的原因,还利于通风散热。因为这种建筑外形呈伞罩锥体,被人形象地称为“孔明帽”和“鸡罩笼”。屋顶用草片铺盖,屋角装饰交叉角,远看如大葫芦顶上插两支小牛角,形如古代的军师帽子而获“孔明帽”之美名,其伞罩锥体的外形顶部呈弧形,是葫芦形与塔形的完美结合,其结构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所独有,屋角的图腾崇拜装饰的交叉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所罕见。

本站热点

热点tag标签